穿越牛熊的金融护城河:巴菲特重仓的穆迪、运通与丘博解读
巴菲特的三大金融“常青树”:为何穆迪、美国运通和丘博仍是必买之选
伯克希尔·哈撒韦(NYSE: BRK.A / BRK.B)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沃伦·巴菲特 是全球最受关注的投资者之一。正因如此,当他在过去两年间削减伯克希尔部分核心持仓、增加现金和美债头寸,并暂停公司股票回购时,市场立即解读为“巴菲特预警”,担心大盘已到顶部。
然而,在这场重大战略调整中,巴菲特却选择继续坚定持有伯克希尔投资组合中的几只金融板块核心资产。本文将聚焦 穆迪(Moody’s, NYSE: MCO)、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 NYSE: AXP) 与 丘博集团(Chubb Limited, NYSE: CB),探讨为何它们仍是穿越周期的“常青股”,即便当下市场环境动荡不安,依旧值得长期配置。
穆迪(Moody’s):金融数据与评级的护城河
穆迪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数据、信用评级与分析服务提供商之一,与标普全球形成双寡头格局。其客户涵盖企业、金融机构及投资者,无论牛市还是熊市,均依赖其数据与评级来指导决策。
事实上,经济衰退、战争或其他危机反而可能推动客户加大对数据服务的需求,以便在不确定性中做出更精准判断。
分析师预计,2024-2027年穆迪营收和每股收益(EPS)将分别以7%和1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其股价估值并不便宜——对应未来一年的市盈率为36倍,但凭借稳定增长与强大护城河,这一估值仍具合理性。短期增长动力来自 利率下降带动融资需求反弹 以及 与AI的合作加速落地。
这也解释了为何巴菲特至今仍持有 价值126亿美元的穆迪股份(占伯克希尔股权投资组合的4.3%)。自2000年建仓以来,伯克希尔自2013年起就未曾减持穆迪一股。
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巴菲特的长期信仰
另一只巴菲特的“常青”金融持仓是美国运通。巴菲特最早在1964年就开始买入美国运通,比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还早一年,并在1991年大幅增持。
自2012年以来,伯克希尔未再出售过美国运通的股份。如今,其 464亿美元持仓占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15.7%,仅次于苹果,成为第二大单一持股。
巴菲特长期看好美国运通的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的独特性与韧性。与 Visa 和 Mastercard 不同,美国运通不仅发行卡片,还通过自有银行体系为用户提供授信。这样的模式使其业务结构更具弹性:当利率下行时,消费支出提振其发卡业务;当利率上升时,自有银行体系则能获取更高利息收入。同时,由于需以自身资产负债表支撑信用卡业务,美国运通只向高收入、低风险人群发卡,从而降低坏账风险。
分析师预计,2024-2027年,美国运通营收和EPS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和12%。按未来一年18倍市盈率来看,其估值依然具有吸引力,足以穿越短期宏观波动,保持长期增长。
丘博集团(Chubb Limited):保险业的隐形巨头
与削减其他核心持仓不同,巴菲特在过去两年却积极增持 丘博集团——这家美瑞合资的全球财险巨头。伯克希尔于2023年首次建仓,并在2024年继续买入,目前持仓市值 74亿美元,占伯克希尔投资组合的2.5%。
保险业务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刚性需求”。即便经济下行,企业与个人通常也不会轻易取消保险。丘博作为全球最大的上市财产与意外险公司,2024年报显示其 综合赔付率为86.6%,远低于美国财险行业平均的96.6%。综合赔付率低于100%意味着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大于赔付支出,业务处于稳健盈利状态。丘博的低比率凸显其稳健的承保策略。
分析师预计,2024-2027年丘博营收与EPS复合年增长率将分别达到5%与8%。未来的增长动力来自 海外市场拓展 以及 通过AI工具加速理赔流程自动化。更重要的是,其股价对应未来一年市盈率仅11倍,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中显得性价比极高。
结论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调整常被市场解读为“风向标”。但从穆迪、美国运通与丘博的持仓情况来看,他在金融行业依然坚守三大核心逻辑:
- 数据与评级的刚性需求(穆迪)
- 独特商业模式的韧性(美国运通)
- 保险业务的稳健现金流(丘博)
这些金融“常青树”不仅能穿越周期,还可能在未来数年继续带来稳健回报。对投资者而言,它们依旧是当下市场环境中的“必买之选”。
本文由:配资家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
配资家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不构成任何证券、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任何保证,配资家不为任何公司、券商、金融产品背书。投资有风险,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如有疑问,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免责声明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jj.blog.ohosure.org/7809.html